平原寻龙点穴要诀(上)
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2024-05-19 07:29
一、平洋堪舆粹言
天下之大势,高山多,平洋少,中国北方多平原,南方多泽国。故峦头书籍,论山龙者多,论平洋者少;山法有专书,平洋无专书。先贤著书,往往详论山法,而附载平洋法于其中。
【平洋法分类】
考平洋之法:祖于东晋,郭璞之《葬经》。《水钳》,盛行于(晚唐)杨筠松,而(中唐)司马头陀;(宋初)张子微,(明初)目讲禅师、冷谦,(清初)蒋大鸿先师,实推行之。
(清)康熙二十六年,叶九升说——
平洋之大法有三:近山、平原、泽国;
平洋之形气有三:墩阜、眠亘、蓊水;
平洋之理气有三:审龙、定局、吊滨。
备全其法,辑为《平阳全书》,而平洋之法,此为首创之专著。
杨筠松《撼龙经》以右弼星主治平洋,论禄存星落坪,异于辅弼,禄存涌动而有瓣有石,弼星则瑞于坦夷。举禄存一隅,当知有涌有动者,皆属七曜之气,而坦夷者则属弼星;因形以辨星,由星而定穴,其理精深。九曜落平,究不出阴阳两端,平洋突起者为“少阴”,坦平者为“老阳”;七曜涌动皆不阴之象,而弼星则为“老阳”。司马头陀指出少阴高地平阳十五结、老阳低地平田十一结。凡是——
少阴地面,则穴取少阴之突,以低平为裀褥;
老阳地面,则以平田穴法求之。
此为平洋简要之法,堪为后世准式。
杨筠松与司马头陀之法,一精、一简,必须先明大地之体段,而后可以入门。
大地平洋,固同为山龙落下平洋,但南北两方之山,性情形象,各自不同,故南北两方平洋之体段,亦随之而异。北地旷大,气多而水少,南地浅薄,水多而土轻,此为南北两方之大略。但,北方也有如同南方的体段,南方也有如同北方的体段,张鸣凤《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》推演谢廷桂《双湖》《南北平洋论》,最为详尽。
【平洋法书籍】
学习平洋法,欲深入研究,须熟读杨筠松《撼龙经》《遍地钳》,蒋大鸿《归厚录》、《从厚录》、《水龙经》、《古镜歌》、《天元歌》,目讲师《平地玄言》、《地理索隐》,周景一《山洋指迷》、无极子《玉函经》,萧客《地理玄机纂》(《玄机赋》)、《明山宝鉴》、《地理心法》(《堪舆经》)、《地理阴阳合选正宗》(《萧喀仙人秘拟真诀》),周视《苏松嘉湖龙穴论》等前贤名著。
【平洋法众议】
(清)袁守定《地理啖蔗录》——
高山曰拢,平地曰支。支龙伏于地中,陇龙行于地上。陇龙一脉联络,易于追寻。
支龙平夷,难以踪迹。或支之拢,或为似拢之支,或陇正而支来,或拢来而支止,或陇变为支而复为陇,或支变为陇而复为支。
陇体高行,穴结于麓。支体平走,穴结于巅!南方多是珑形,中原多是支体;如席之展、如毡之辅,如草上蛇踪、如灰间线迹,如雁飞云里、如酥浮盏中,如折藕之形、如贯珠之状。隆隆隐隐,脉理难详;曲曲弯弯,栖闪靡定。既背、面之不辨,复主、从之莫稽;足将何凭?
要亦有法,观祖所起。则知其来,察水之所趋,则知其去!水东流则龙东走,水西流则龙西行!水行则龙行,水止则龙止。所以高山以藏风为上,平洋以得水为先。谓之龙,盖有深义。
支龙之体,拢龙而观。大抵支龙之体,亦作拢龙而观,高低虽殊,性情则一。略高略下定山水之情,相牵相连察脉络之迹;亦生枝脚,亦带缠护,亦开帐成形,亦过峡东气。细审随龙之水,水交即是穴场。有更看从龙之砂,砂缠即是气海。或平中起突,或面前开钳,或吐微唇,或生微靥。侍卫亦具,仅咫尺之间!朝迎亦全,在徽茫之际。
穴后必须跌断,否则散漫无凭;
穴前必须兜拦,否则精神不聚。
散中求聚,则粘顶者常经!
急中取柔,则粘檐者变道。
蛮皮之上勿下穴,裁动硬板之处,勿扦穴坐空际。开口可据,而薄如筐筐者无成!起突为奇,而圆如覆钟者匆犯。
水近须有余地,不然则脚残;
水远须有低堂,不然则气散。
近大水者穴宜退后,不然有荡胸之嫌;
近小水者穴宜居前,不然则有暗耗之患。
所以大水近边勿迹,小水弯中可寻。他如逆水翻腾,则结顾祖之穴;随水旋转,则成蟠龙之形。
有来取横,横来取直;
偏中取正,正中取偏!
众短取长,众长取短!
众长取短;众大,小者为贵;众小,大者为尊。
亦有顺骑之方,必水交案后。亦有倒骑之法,必水旺阳中。所当权其百端,切勿胶于一格。
《啖蔗录》所述,可作为入门概念,宜用心研习。
二、平洋玄机粹言
平洋玄机,即风水经典名作萧客之《玄机篇》、洋突篇、地龙篇和水神篇。 ——题记
一、萧客《玄机赋》篇
冈(支)龙与垄龙不同。
垄龙接脉,冈(支)龙就气。
垄龙挨薄,冈(支)龙从厚。
冈(支)龙得垄为贵,垄龙得斗(支)为旺。
冈(支)龙有阳极成阴,垄龙有阴极成阳。
阳极成阴者,定为贵地;阴极成阳者,多为阳基。
冈(支)龙数于平野,特处为尊;垄龙出于山谷,奇者为贵。
冈(支)龙须得水,垄龙莫露风。
洋中得龙,贵而无敌;谷内生冈(支),异众亦尊。
冈(支)龙得石成胎,垄龙得坪有结。
冈(支)龙刚而则贵,断而则结,不断不刚,游龙懒慢,要四面之遮阑,须门户之紧闭。贵沉于水底,爱隐于低洋。大小观其发祖,贵贱在于本身。一起一伏,节节可裁。无性无刚,则穴难成。有连于山坡、有出于洋内。出于洋内者,气旺而生;连于山坡者,势成而止。势成而止,其吉可观;气旺而生,其福难量。有垄出冈(支),有冈护垄。冈(支)中观气,垄中观脉。冈(支)龙有气可裁,垄龙其脉须阳。
【简注】冈(支)龙,乃山脉出洋,而龙之最显者也。《平阳全书》作支拢篇,“冈能”作“支龙”。
二、萧客《洋突篇》
洋中之龙,见于影响,有气则起,气弱则止。阳中得阴,其气重聚,精华百倍,影响微露,贵而莫测。古云:“万仞不如一堆,高山不如平地。”阴见阳而始生,阳得阴而发育。
渡江河而神机莫测,穿田野而道眼难明,隐隐隆隆,奇脉异踪,灰线联绵,化成百仞;或似龟蛇于泊岸,或如鸥儿于河中,或作众星拱月,或为群鹰投兔,沉鳌露泥,游鱼戏水。
蛛丝马迹,续断连行,或隐或显,微茫交界。低田作堂,高田作砂,细观微砂,四面亦遮。
精神皆在于洋,富贵岂能同列?大小须观祖宗之力量,贵贱在于本身之融结。清而巧者贵,顽而厚者富。
观其四应,度其卫从,洋中得气为真,绕身水绕为佳。点穴须扶胎息,作法休伤唇口,取用方为真的。乳头多作兜收,薄中拖唇为上,突中无气莫求。洋中无气莫求。洋中之龙,气满而突,取明薄为穴。气多作砂,薄中无唇,恐为无气。乳中气见,亦能结穴,圆净肥隐,不宜显瘦。
见则有冈(支),隐则藏踪。冈(支)中取旺,藏中取动!龙贵于藏,不贵其显,洋中露形,其贵莫测。
【简注】此篇以山脉出洋,龙之时隐而时显者言也。但,北洋突与地下龙,总要来龙真确,下可认穴。宗阳子(蒋大鸿)云:“凡出山数里,即有高阜,或由人工,或由天造,既无真脉相连,又不见石骨棱起,总不谓之龙穴。”今人于平地墩阜,误认来龙,指为大地,正坐此弊。读是篇者,曲为体之。
三、萧客《地龙篇》
观山脉之难明,看地龙之不易。
山脉观其微妙,地气出于道眼。
山中明显为脉,地中微动为气。
高田为脉,圆活为气。脉从高见,气从水出。
山可远观,地须近察。低田高田,傍水寻龙。
分定高下,随龙步脉。牵连断续,鸥鸟浮沉。
隐则云中藏雁,见则浪滚飞沙。
到头处,或方、或圆,隐隐然而成星者贵。
结穴处,或大、或小,微微动而圆活者生。
出身处,龙利于发足。结穴处,水绕于穴前。
低田作堂,高田作砂。依稀绕抱,罗城莫漏。
不间开口山角,五星势中寻穴,
穴求证佐为真,势求清巧为贵。
势图者,求静。势方者,求动。
富贵大小,随龙分别。
棺须扶起,穴须葬沉。
不愁风透,无水不成。
崩洪之脉,多在平洋:或蛛丝、马迹、螺蚌、串字、“人”字、“也”字、“十”字之类!或本身分校相合,或他山气脉相连。东高西突,牵连而行,到头脉归一处。崩山共水,谓之二崩洪。
结穴处,或觅峰中蝶、蝶中蜂;或取静中动、动中静;或作眠牛、半月;或作龟形、覆盆;或作紫气、满月、器物类形,皆为露而不隐,此为阳中之阴,阴中取阳,故曰“突中之窝莫弃”。有没泥蛇鳌,辅毡荷叶,彷佛呈形,此为隐而不露,隐者多阳,阳中就阴,故曰“坪中之突须扦”。此二者,皆宜高下。龙脉直朝于大江,则前郎之有大地。地气来止于小界,则本身之受穴亦小。所止者小界,所过者大江。小界者,界不能止脉,而脉自止。大江者,水本界脉,而脉自过。古云:“龙过千江,不过堂”,未见水而止,则脉自止。若见水而止,则脉去矣。大抵龙为主,水为用。
又云:“大干龙,大江大水相逆。小干龙,小江小水相从。”龙大,水小者,为用。龙小,水大者,为害。
古云:“藏风次之,得水为上。”
水多吉气,又有八杀:穿、割、箭、射、斜、仰、冲、荡。
穿者,如箭之穿身;割者,不问前后左右,割破其气;
箭者,水神来去,其直如箭;射者,或左、或右,箭射之状;
斜者,穴场之水,斜反而去;仰者,穴低小,而水高大;
冲者,水直冲,而穴难收;荡者,水神大,而荡穴。
此八者水之害也。
又云:失高不论射,水阔岂为箭?脉大何难割,户紧任斜牵。屈曲无穿意,仰荡穴登天。真龙相住处,反吉任君迁。水无方与位,屈曲是为先。
诗曰:“得水寻龙脉,依沙向界亲;若知圆活处,点穴自然真。水恶终须避,劝君里面扦;不能藏避处,宽葬莫捱前。”
【简注】此篇以山脉山洋,而龙之最隐者言也。
四、萧客《水神篇》
凡到平洋,以水为脉,以水为坐,以水为缠。水本无脉,而脉从水见,龙从水行,砂从水抱,气从水止。直则死,曲则生,生死吉凶,尽在乎水。大聚则府郡,小聚则市郊。
龙无水不夹,气无水不收。一夹一收,气象万千。无夹无收,阴阳不偶。水大龙亦大,水小龙亦小,大者须防散阔,小者又怕卑涸。大爱清,小爱深。
水贵曲而不贵直,贵聚而不贵散,是故水不乱弯,弯则气全。水不乱聚,聚则龙会。聚则静,曲则动!动者,不宜流急。聚者,须要澄清。
以湖作锁,以水作脉。无水不成龙,无水不见脉。古云:牵洋大水为关锁,关锁内面有真龙;真龙内面看沙头,无沙之抱要水钩。行龙之处不怕大,结穴之处须用小!龙小水大似浮鸥,富贵不能收。穴前水小似眠弓,乾涸亦真踪。
北则朝,南则坐;朝者要砂拦,坐者取阳和。坎龙之向南,恐水神之旷荡。离龙之向北,嫌西北之生寒。此谓南向暖、北向寒。
十条九条龙到头,时师何者分贵贱?贵者重重水作峡,贱者无峡似摊皮。
粗出细,细出粗,重重剥换。大取小,小取大,叠叠砂弯。砂弯者,须得紧抱。剥换者,且要方圆。取大者,大宜阔散。取小者,又怕卑窄。卑窄者,恐气不旺。阔散者,恐气不收。
龙越断,脉越佳。水越深,气越厚。立穴朝甫,直水横作。四维发脉,顺水逆取。要堂气之兜抱,宜局面之整齐。一水之流,曲处可求。二水之流,合处可求。四者之聚,公侯可求。众水之会,立郡迁州。
大旺则众聚,小旺则独流。贵者龙气之清,富者水神之厚。气厚处须寻薄取,气散处须寻厚裁。
人丁集集,到头龙气之旺。孤寡频频,入穴水神之荡。财成者,水胜。人旺者,土厚。清者贵;浊者富。水大者宽葬,水小者近裁。
长子兴庭,宜是左畔之流长。中男发富,还须堂水之存留。季子亢宗,聚归右畔。得水为佳,须防荡逼。一片纯阳,阴取扶坟作穴。
傍水寻龙脉,依前界水拦;不受东西穴,逆法对南山。明得平洋法,玉尺亦虚闲。
【简注】此篇专以平洋水龙言。萧客深得日清禅师地学之精微,其所扦之穴皆发福,扬名江浙,人称地仙。
陇请近山之地,犹带陇体、之法;“洋突”指山阴阳之变,以明少阴之妙,“地龙”专言少阴之行度、结作,有踪迹可考者也。至于老阳地面,无踪迹可据,龙之来去,全凭流水以察。
三、平洋水龙粹言
平洋水龙,即风水经典名作萧客之《水龙经》。
——题记
《水龙经》
山群,以山为龙;
水群,以水为龙。
【简注】
通篇专言水龙,首引山龙比论者,言水与山不相涉也。
三吴诸郡,枝滨交流,一圩之地,不过里许,前贤谓水为龙,正此处也。
相水认沙,葬得真穴,富贵悠久。经云:“江南大地无龙虎,渺渺归何处?东西只把水为龙,葬下发三公”万里无山,吴雄迭出,其贵在水;盖,其地近海通潮,或时潮来,或时潮去,来口便是去口,去口便是来口。
两头交媾为交情,潮退两分为乳阴,妙处在乎潭漩,生活喜其之玄,潭漩聚精神百倍,之玄现变化无穷。
【简注】
此举近海多水之地为例,犹山龙必论始于昆仑。况江吴潮水,来则通,退则塞,尤为人所狐疑,形家能明是处作用,则天下诸水,可以推类。圩,水中地也。潭漩,此处独深也。
屈曲来朝,不论大河、小涧;
绕流曲抱,无分江海、池塘。
【简注】
水虽有大小、通塞之不同,要皆以屈曲绕把为有用。
经云:地道刚柔神变化,众流聚处引天机!
【简注】
刚,以土言;柔,以水言。神变化,言水土相交,而生万物也;众流会,则为聚,天机发于其中矣。
小水聚多而越妙,直流纵大不为奇。
内直外勾多巧结,内勾外直少精栖。
【简注】
水聚,则气收;水直,则气散。内,言穴地;外,言谈从。外水皆勾,内水独直,穴多结于直处,故曰另结;内勾外直,勾虽有结,而直少神。
横过抱身为抱局,对面曲朝是迎神。
【简注】
经旁而过,则为横;当面而来,则为朝。
横水抱身,即“金城水”,俗称“王带环绕”;
由朝迎神,即“九曲水”,水来当面是其能,要屈入凶之言,穴要高。
进局入怀,要两边之抱应。
流来入股,须面畔以包藏。
【简注】
屈曲朝拱为进局。穴之左右两水,能为把应,收其气矣。入股之水,前有包藏,则气不泄。
两水合局是朝生,二派交流为合脚。
【简注】
两水合局,前亦得水,故曰朝生;交流合脚,亦指穴前之水而言。
六建四边皆护卫,三阳当面以趋迎。
【简注】
“三阳”;一般是指内明堂、中明堂、外明堂之水。
“六建”,一般是指天建、地建、人建、马建、禄建、财建,是平洋穴前与穴后各三宫的合水,乃平洋水法上吉格局。
“三阳”“六建”要挨星逢生旺才有用,否则亦是虚名。
金鱼腰带,抱我弯环;弓周天虹,当面大抱。
上下水朝,号作雌雄交感;绕身方正,即为华盖幞头。
【简注】
金鱼腰带,紧束吾身,内抱极圆;
弓局天虹,局面阔大,外抱则实。
上下水朝,有一雌、一雄之象,彼此对应,故云交感。幞,包头也。
包局枝滨奇特,随手荣华;
穿珠垂乳源头,即时富贵。
【简注】
枝滨之结,外又有里,则为奇特。曲水蝉联者,似穿珠、垂乳穴形也。源头尽结也。
献诰水,而英雄三世。藏秀局,而富贵千秋。
【简注】
诰,诰轴也。献诰水,形如献诰。藏秀者,本龙既秀,又得外缠。
钗股无缠而骤发,迎神得秀以绵长。
【简注】
钗股者,一水曲成两脚,直长相比。迎神得秀,龙穴兼尽善美。
四龙戏珠,大富大贵;
四面环绕,悠久无疆。
【简注】
上二句,言龙穴;下二句,言外砂。四龙戏珠,谓四水合结一穴。
交剑合流生武职,催官盘绕出文臣。
势若踢球须得趣,形如飞凤翼宜长。
【简注】
此节,以外砂言。
剑者,形之直。水之盘绕,则为催官。
势若踢球,势直来,而苞节迭出,得趁,谓能收揽其气;形如飞凤,水少秀聚,翼长则气深。
一水曲小盘蛇局,两滨正抱是开弓。
【简注】
此节,以穴形言。
弓开弦曲,两人合抱,如其形也。
风吹罗带,发福迟而绵长。
伏荫金鱼,先富饶而后贵。
【简注】
外水暗拱,为伏荫。
插花垂柳,衣食从容;
进局入怀,享寿悠久。
【简注】
插花垂柳,水虽繁衍,纷驰少秀,故止,丰衣食。
金钩宜有刺,朝元水要多。
【简注】
金钩有刺,水既由转,而逆向内一收;本龙之水,曲折而来,曲折而去,谓之“朝元"。
里局阔大而不巧,交牙紧夹而有情。
盘龙局势盘中取,虹食彩霞聚处寻。
【简注】
此节,以穴形言。
盘龙局,穴结中心。虹食彩霞,内有小曲,了可作穴,故云“聚处寻”。
擎伞水扦垂尾,龟纹局就中寻。
【简注】
擎伞水,盖张而柄举,盖尽曲回,则为垂尾。龟纹局,纵横交错,四面同形,则穴结于正中。
校带认其水势,棋局须点将军。
【简注】
枝带之结,取水势以作穴。棋局水,形迹散布。将军者,众水所卫之一水也。
双龙戏感合阳阳,一水垂丝钓里取。
四水朝归防散乱,聚堂旺局忌乘风。
【简注】
双龙戏感,有一雌、一雄之象,故曰“合阴阳”。
四水朝归,局势极贵,若然散乱,未为有结。众水聚堂,堂若乘风,不能收其旺气。
砂水相关真妙局,回龙顾祖巧形模。
【简注】
此一节,以结穴言。砂水相关,谓两砂护卫,前水拱抱,涓滴不漏。
势有排行美局,生蛇朝聚多情。
【简注】
排衙局,穴前两旁之水,五五,一八、一八,齐齐缠护。生蛇,屈曲活动也。
中军垂乳,有外抱,则财禄荣昌;
日主聚堂,得秀朝,则累科贵显。
【简注】
中军,掌师旅之官。垂乳,结穴也。日主聚堂,喻穴形之困者。
四势不流元气聚,弯弓一抱福天然。
【简注】
不流,言水屈曲拱护,而气蓄积也。
出水莲,巧而生秀;流带局,活则为荣。
【简注】
出水莲,非巧无结。流带局,非活无成。
荷花局,取紧小。垂结势,欲多枝。
【简注】
荷花局,左右重重包裹。水势垂节,则气略有蓄。多枝,则气会聚矣。
大抵来宜屈曲,去喜之玄。
急流者,易于兴败。凝静者,福寿绵长。
【简注】
此结通章,以应篇前第三节意。
此言流之缓、急,以明发之久、暂,亦水法中之一端。
水口交锁织结,虽顺亦佳。
局内穿割箭射,纵逆非福。
【简注】
交锁织结,逆固佳,顺亦佳。穿割箭射,顺固非福,逆亦非福。护卫之不可不审也。有如此顺逆,以穴言。
此等水法,理致最微,不特知之者鲜,而讲之者亦间耳。
【简注】
篇中说法,义备理精,然非识者,不足与有言也。
四、平洋龙穴粹言
平洋龙穴,即李国木之《平洋认龙点穴诀》。
——题记
《平洋认龙点穴诀》(李国木)
龙落平洋最坦夷,渺漠其中行度希转开。并无大顿小起之势,又无秀丽耸拔之峰,不过隐隐隆隆,仿佛高低,依稀厚薄,高尺寸即为起,低尺寸即为伏,高三寸即为山,低一寸即为水,如此体段最难捉摸,非目明心巧者,不能辨认。
若失踪迹去来,全凭乎水:水向东流,则龙亦东行;水向西流,则龙亦西行。随水转折,以体认去来:水行,则龙行;水止,则龙止。此其大略也。
且水乡之地,离祖已远,与近山平阳不同,一望平夷,初无高低起伏,如席之铺,如席之展,片片段段,逐浪随波而来,不知何为背?何为面?何为主?何为从?何为过峡?河为渡水?何为穴场?何为朝案?境界茫然?奚所凭据?
然,一方自有一方之祖宗,先审其祖宗起于何地?本源发于何所?何处分枝?何处入路?水自何处合?砂自何处交?则知水来处是背,水合处是面矣。
既审背面,次看随龙水趋向何处?护龙砂弯抱何处?则知砂水有情处是龙,无情处非龙矣!
既识龙身,然后步步详察,节节推究;若见两滨左右对锁,形如八字,并无扯拽反逆之势,此即龙之过峡处也。其峡越多,龙神越贵。至于峡从中出,两旁均齐,横开大帐者,至贵之龙也。但,过峡最要两边夹从,非夹从,则风吹水劫,断不成地。又有峡断过水者,何以审其脉?盖,真脉过水,左右必有砂水扛送,水中必有微高之脊,冬间其水必温,水底之土必硬。
既识过峡渡水,龙身的确无差,然后审其到头:若是真龙到头结穴,左右必有两股兜滨,界送气脉入穴。穴前必有低小明堂,左右随龙水送到局前交互。前有朝案之砂,横拦之水,弯环向穴。四围护送之砂,回头驻初。面面有情,明堂平正,水口交可。前看兜收,后有拱送,左砂向右,右砂向左,穴住天心!如贵人坐衙、大将登坛,无不拱卫者,此天然之结局也。
或有大块平田到头,左右不开界水,仅有穴前低田作小明堂,即以小明堂为定穴之的。
或有气归角上,只有一滨界脉,外借随龙水界限者;此即于角上扦穴。
或有极大圩头,一望无际之处,四面各分气脉,俱有界水者;此则随脉扦穴。但有来龙一边,生气不住之所,不可杆穴。
或有龙自前来,而局面反在前者;此当以一倒骑龙穴法”扦之。但要外阳有大水注蓄,否则财禄耗散。
或有结穴之后,余气不止,滔滔向前者!但审两边山水夹辅有情,而生气融蓄之处,以“顺骑龙穴法”扦之。此则要余气不飞扬走窜,挽转为我作案者,佳;又要案外随龙水交会,如去龙不为我作案,外水不交,乃“过龙”也,扦之必绝!
又有随水盘旋,结“蟠龙穴”者;顺水来龙,逆回,结“顾祖穴”者;两水夹送,到头结“顺水穴”者!有众大特小、众小特大者;有散中取聚、聚中取特者;有直来取横、横来取直者!有正中取偏、偏中取正者!种种不同,局局变换,岂图式能尽?要在于体认山水之情性,知其向背,详其开阖,察其聚散,认其生气所止之处,以为定穴之的耳。
然,平洋之地,形如仰掌,乃阳气有余,而阴气不足者也。到头必微微隆起,见阴气,而后可以杆穴!此乃阳来阴受之法也。若于低平之处立穴,则独阳不生,纵然砂水有情,暂时温饱,随即败绝矣!故景纯曰:农隐隆隆,吉在其中。“张子微曰:未洋渐低渐下者,葬之必绝。”则巍曰:“平洋以一突为奇。”又曰:“所恶者泥水坑边,寻穴意有在矣!”又云:“平洋以得水为先,而得水亦自有法。”
以远水为得水者,固非;而以近水为得水者,亦非。以逆水为得水者,因非;而以顺水为得水者,尤非。以近大水为得水者,固非。而以近小水为得水者,亦非。此皆非得水者也。
毕竟何者乃为得水?
盖,天地之理,无大过、无不及,惟贵中和。故,近水者,要有余气,否则割脚矣!
远水者,明堂要低,否则气散矣!
近大水者,穴宜退后,否则荡胸矣!
近小水者,穴宜点出,否则水不见矣!
逆水者,要有近案,否则直冲矣!
顺水者,要有交牙,否则雌雄不交矣!
故,逆水当朝,欲其之玄转折而来,射如箭者,非也。
横水过堂,欲其环抱如带,而来直如弦者,非也。
大水奔逐向前,不汇聚者,非也。
小水纡萦如索,不缠绕者,非也。
至于十字、交剑、反弓、拘逆、斜飞、卷帘、来小去大、分流析派、众深独浅、内聚外散、色浊味臭、穿胸射胁、荡背割肩、蛟潭龙愀、悲呜湍急,诸般凶格,皆宜检点,一有差误,如堕穿中。
又须细辨水路出入,然后立向消纳,惟收来水于生旺之方,拨去水于休囚之位,乃为得法耳。左襟仙师曰:“认水立朝,有彼吉此凶之应;三合联珠,实召瑞迎祥之宰。覆验旧坟,万无一失。诸般卦例,一切置之度外。”此虽平洋水诀,未始不可推类,而变通也。
【简注】
左襟为左慈(后汉)安徽庐江人,字元放,居天柱山,得石室丹经,明六甲神术,著《龙经》。此为谕平洋之大旨,以得水为先,而水法三大旨总在纡萦缠绕、环抱汇聚。
《葬经》曰:司上者,气之体,有土斯有气;气者水之母,有气斯有水。”故平洋点地:“一要验土色,土色佳美,神气充足;一要纳水,水要“向”,水向”则砂亦“向”。水要“止”,水“止”则能亦“止”土。土与水之形既古矣,进而要收气。气无形,要以天运推之。元有二:日上元、中元、下元。运有九,日一白、二黑、三碧,为“上元”;曰四绿、五黄、六白,为“中元”;曰七赤、八白、九紫为下元。此乃上应北斗,流行天地之法,阴阳有升降;而气有往来消长也,其名曰“玄空”。
运玄空于掌中,有阳阳、阳阴、阴阴、阴阳、乏顺逆,有时占阳不作阳,有时占阴不作阴,有时点阳还是阳,有时占阴还是阴。江北、江东、江西为三卦,当元则为旺。未来者为生,已过者为退,过久者为死,死人者为然,生旺者为三阳,逼死然者为二阴。
水之重在三别与两头(去来三口),换星要在“三阳”。水之性,动而达,形气皆吉,可以救贫,故胜山峦。
您还可以浏览
- 平原寻龙点穴要诀(下)24-05-19
- 堪舆名篇《龙法赋》详解22-09-03
- 平洋处的寻龙点穴诀窍22-08-25
- 寻龙、识穴、辨砂、认水古歌诀22-08-17
- 蛇形地的点穴技巧与古例22-07-23
- 三合风水的格龙点穴简述22-07-23
- 山垅、平冈、平支龙,各自如何点22-07-17
- 最是点穴关键处:虾须与蟹眼22-07-17
- 点穴:“正顶架折”各须宜22-06-09
- 定穴、证穴、点穴常用法则22-06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