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字择妻术:以客家的“摘八字”为例
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2022-06-09 07:39
人生最重要的时节有三:出生洗三朝、结婚、丧葬。
其中,婚礼在客家人的生命历程中又尤其显得重要,流程见附文,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摘八字,就是男孩女孩合八字,再怎么两情相悦,若八字不合,也说明以后要离婚或日子过不好。
那么,算命先生是如何以八字帮人择妻的呢?下面几条特别紧要。
1、择妇须沉静 女人命要平静才好,不能乱冲乱刑。 2、夫星要强健,日干当柔顺 女命夫星(即官星)强,才会旺夫,老公才会有出息。女人的命要弱一些,才是旺夫益子的贤妻。 3、二德坐正财,富贵自然来 带天月二德的是贤妻良母,又坐正财,能给老公带来财运和好运。 4、四柱带休囚,增命又增寿 地支中有一个是日干的休地或囚地的的女人能旺夫,老公会长寿。 5、贵人一位正,两三做宠娉 贵人星不要太多,女人命中一个贵人星,是个贤妻良母,旺夫益子,也是正房夫人。若有两个或多个贵人星,则是交际花,不做妓,也做小三,给老公招来灾难或厄运。 6、金水相逢美丽容 金水两旺,必定漂亮。但如果金水过旺,则会淫荡私奔。 7、女有四个贵人星,必在风尘中 但有一位官星或杀星的,可从良,可找个好男人做老来依靠。 8、财官若藏库,冲开无不富 有财,财库再逢冲开,会给男人带来财运,自己也富有。 9、寅申巳亥全,孤淫腹便便 女命地支乱刑乱冲,必孤独一生、淫荡无比。 10、子午并卯酉,定是随人走 女命桃花一片必定淫荡,嫁多次而不定,到处与人私通。 11、辰戌并丑未,妇道大忌 四墓库全的刑夫克子、孤老终身,做妓之命或尼姑之命。 12、有辰怕见戌,有戌怕见辰 女命带天罗地网,刑夫克子、孤苦一生。 13、辰戌若相见,多是淫破人 女命辰戌相冲的,多是淫荡、克夫、再嫁之女。 14、有煞不怕合,无煞却怕合 女命官杀混杂,若合去了七杀,留下了正官,就可从一而终。若只有一个七杀被合,则是终身没有老公。 15、合神若是多,非妓亦讴歌 女命合多则多情,主淫乱。不是娼妓,就是戏子,至少也是小三或狐狸精,故不宜多见。男命三合、六合则主富贵。 16、羊刃带伤官,驳杂事多端 女命羊刃带伤官,与人通奸,会克夫或谋杀亲夫。 17、满盘皆印损子 子为食伤,印能克之。 “枭印夺食”,女命尤忌。 18、天干一字连,孤破祸绵绵 女命天干都是同一个字的,孤苦一生,灾祸不断,刑夫克子,到老无依。地支一字连,两度婚事缠。地支都同一个字的,再婚再嫁,到头来也是刑夫克子,孤苦到老。 |
客家人婚俗礼仪过程
“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”。自古至今,人们普遍把男婚女嫁当做人生大事,极为重视。山东荣成市王连镇峨石山清末举人姜海峰,写过—部《士庶婚礼考》,对古代士大夫阶级和普通百姓的婚礼,进行了广泛的考证。婚媾乃人伦之始,合好两姓,上可事宗庙,下可纪后世,正是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,所以婚礼既繁琐又郑重。在古代的中国,不仅士大夫通行六礼,即使普通百姓也要照“纳彩”、“问名”、“纳吉”、“纳征”、“请期”、“亲迎”六礼进行,只是礼的繁简有些差异罢了。荣成地处边远,也在山东治下,但却一改“齐俗不亲迎”的做法,严格按照六礼办事,只是将“纳彩”、“问名”、“纳吉”、“纳征”、“请期”、“亲迎”为
“说亲”、“送柬”、“送表里”、“送闩子”等名称所代替,整个婚礼大体分三个阶段。
提 亲
俗话说:“闺女大了不可留,留来留去结怨仇。”过去男婚女嫁,大都偏早,女的超过十八岁不订婚或未结婚,不仅女方自己,连她的父母也会受到人们的耻笑。男的超过二十未结婚,也会招致种种非议,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婚事。所以,当父母的生出孩子以后,便留心孩子的婚姻。民间农家结娃娃亲的非常普遍,有的甚至指腹为婚。提亲这个阶段,包括说媒、合婚、过小帖三部分,相当于古礼中的“纳彩”、“问名”。
说媒 俗称说亲。从前男婚女嫁,都是家长包办,通过媒人说合,将合两姓之好,所以叫做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。缔造婚姻关系,首先要遵从同姓不婚以及特殊规定(如关曹两姓不婚的社会习惯),然后考虑是否门当户对、年龄般配等。说亲一般是男方主动,遣媒提亲,媒人在男女婚配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。荣成乡间的媒人,都不以此为业。
相反,人们把帮助别人缔结婚姻看作是“成人之美”,是行好事,行善事。这种人说媒实话实说,不遮不盖,做媒人只牵线搭桥,成与不成是两家当事人的事,跟媒人没有利害冲突:事成之后,男家或送套衣料,或送个猪头吃。境内较大的集镇就不同了,有专门以说亲为业的媒婆。这些人腿勤嘴勤脑瓜灵,“能把死人说活”。由于她们把说亲当做职业,平日广为交流,积累应婚男女的各种资料,如年龄、丑俊、品行、家庭状况等情况,不用主家交代就主动出击,为人牵线保媒,事成之后可以得到丰厚的谢礼。所以,这些人保媒大都心存欺瞒,添枝加叶,况得两家没有了主意,稀里糊涂地应下,往往造成不良后果。荣成民间谚语就有“当媒婆的两头瞒,不瞒成不了姻缘”。因此,古代把她们列入“六婆之列”。说成亲事后,她的任务也完成了,主家另请两位最好有功名的男性当大媒,因大媒名字写在帖上,所以,又称“红媒”,电就是书面语言的“蹇修”。说媒提亲这个过程,古代婚礼称之为“纳彩”。
合婚 通过媒人往返介绍、解释,男女两家都有缔结婚姻的愿望时,麻烦也就来了。首先是家长与子女间的矛盾,因为是父母之命,子女往往有自己的想法。儿子希望娶个俊媳妇,父亲往往骂道:“说媳妇是过日子,不是拿她当画贴。”“只要贤惠,莫看颜色。”儿子喜欢高个儿,说什么“爹矬矬一个儿,娘矬矬一窝”,父亲反唇相讥:“高人不如矮人有智谋。”父子争吵一番,仍然不能签订婚约,必须请算命或阴阳先生合婚,也就是看看这门亲事是否合乎要求。合婚的内容包括男女双方的生育、命、生辰八字相克还是相成。男女双方的生肖首先要求相对。合婚十二生肖的口诀是:
白马怕青牛,羊鼠—旦休:
蛇虎如刀锉,猪猴不到头。
金鸡怕玉犬.兔龙泪交流。
生肖相克,再好的条件也不能成亲,也不必再合下去。如果生肖相合,再推双方的“命”是否相合。所谓“命”,就是根据双方各自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属的天干地支为依据,构成按“五行”命名的“命”,即金木水火十命。按“五行”相生相克,看命是否相合。命合,则“五行”相生,即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否则,则“五行”相克,如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“五行”相生自然是好姻缘,但不可能都那么顺畅,这就要看相克所对应的“五行”,只要不是相克的如金克木,排除木命,换成火土亦可成婚。这就是“五行”中的相侮。即火侮水,水侮土,土侮木,木侮金,金侮火。侮虽不如生,但优于克。经过生肖、命的推算以后,还有最后一道关口,即生辰八字的冲与合。所以说,合婚是非常复杂的,一般要请算命先生或阴阳先生来推算。不过,也有一套口诀,如果没有这会口决,他们有时也会抓瞎。牛辰八字,讲究六合六冲,合则古,冲则凶。六合是:寅亥、卯戊、辰未、戌木、巳申、子丑。六冲是:寅申、卯酉、子戊、丑未、辰戌、巳亥。生肖、命、生辰完全相合为人吉,二项相合为中吉。一项相合为小吉,全不相合则不成婚配。
这在古婚礼中叫做“问名”、“卜吉”:
过小帖 又称“换庚帖’’或“传红帖”。经过合婚,生肖、命及生辰不相违者,即可签订婚约,这就是“过小帖”,也就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书面协议,类似现在的“草签”,不能算做正式文本。过小帖,首先,由男家请人用红纸写上求婚之意,并写清男方三代及其生辰八字,所以,又叫“红帖”、“庚帖”或“求婚帖”。女家接到投帖后,要写回帖,即“允帖”或“允婚帖”。亦要写清女方的生辰八字。过去,讲究“男女授受不亲”,因此,帖上不能由当事人具帖,必须以家长的名义具帖。有祖父的由祖父具帖,父丧由长兄具帖,父丧又无兄弟者由伯、叔具帖。也就是说具帖人论辈分,有辈高者不让低者;论血统近者不让远者。对长辈称大德望,平辈称大姻望,晚辈称大懿望;对长辈自称眷姻晚,平辈自称眷姻弟,晚辈自称眷姻爱。
(父亲为子求婚)
忝眷弟 薰沐端 拜
启
德望 翁 老兄先生大人阁下:
不揣寒微,仰攀高门。
伏承冰言,敬求
金诺。
并将小儿三代命名开列于后,恭呈
钧鉴。
三代讳
曾祖X X、祖X X、父X X
年庚命名
学名x x 行X X
现年X X岁,生于X X年XX月XX日吉时
长命富贵 金玉满堂
X年岁次XXX月X浣吉期
如果女方同意,亦山其父代女回帖允亲。允帖的格式是:
忝姻眷弟x x x薰沐端甫拜
启
大姻望 翁 亲家先生大人阁下:
不弃葑菲,仰攀
高弟 愿籍鸿音,谨遵
台命。
遂将小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,恭呈
钧鉴。
三代 讳
曾祖、祖、父
现年岁,生于 年 月 日吉时
好合二姓,永偕百年。
年岁次 月日 浣吉期
男方“眷弟”而不加姻,“德望”而不加大,皆因求婚而尚未获准,因此不便贸然称“姻弟”。女方允婚当然可称亲家,眷弟上加“姻”。女只列年庚而不开命名,皆因轻视妇女所致,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妇女有氏而无名,因而不列命名。“过小帖”后对男家有约束力,男家一般不许悔婚;对女家约束力不大,女家可以进一步考察,如不中意,允许悔婚,社会上亦承认这种做法的合法性,俗称“羞男不羞女”。
“过小帖”虽然属于“草签协议”,但其关系重大。它的重点在于年庚和行几,可以防止男女双方由媒人在年龄上弄虚作假,或者出现“姐妹易嫁”的现象。但民间有时图省事,和“送柬”合二为一,结果闹出很多笑话,也使喜事引出悲剧式的结果。崖头大町有家张姓人家兄弟三人,老大老二在家务农,老三在京城挑水,家道挺殷实的。因此被女家看中,托媒婆说亲。媒婆到男家直夸:“闺女长得好,聪明、伶俐,不笑不说话儿,那张脸啊,粉嘟嘟的跟鸡蛋清似的。”男家听了当然高兴,便问媒婆:“闺女多大?”媒婆回说:“大不了一两岁。”俗话说“女大三,抱金砖”,女方大两岁不算大,没“过小帖”就直接“送柬”。第二
年,男家十九岁了,准备“送日子”结婚,结果发现女孩才三岁。找媒婆,媒婆说:“俺说得清清楚楚,闺女大不了一两岁嘛。不是吃奶的孩子,脸能粉嘟嘟?”“送柬”以后不能悔婚约,当闺女十六岁结婚时,新郎倌已经年满三十了。所以,“过小帖”是非常重要的,双方都可以进行考察,加深了解。
订 婚
订婚,是男女婚姻进入实质性阶段,并通过“柬帖”加以固定和约束。男女双方再也不能像孩童时期那样玩耍、嬉闹了,要学得规规矩矩。特别是女方被人视为“有了人家的人”了,婚前避免随便出入,走路也要稳重,免得被人视为张狂。订婚也分三个过程,即“送柬”、“送表里”、“送日子”。
送柬 荣成通称送柬,也有叫“传启”的。送柬,是在过小帖之后,男女两家均无异意后进行的。柬帖分三部分,由外函、内函和名签组成。外函红色,形同信封,长约二十七厘米,宽约十五厘米,正面套印金色吉祥图案,如龙、凤、双喜等,所以,又称龙凤帖。龙帖供男方使用,印有蟠龙;凤帖供女方使用,印着一双飞风。男帖正中写“天作之合”,女帖正中书“文定厥祥”字样。内函与外函等长,宽为外函的四倍,按“M”形折叠成四页,右开中间两页之前页,书写五行。男方写:
敬修
赤笺;
恭候
金诺
右启
后页上方写冰人(亦称蹇修)的名字。所谓冰人,不是媒婆,而是另请的大媒,亦即红媒,由有功名或有影响的男性二人担任。写冰人的名字要并立整齐。下端落款。格式为:
眷姻晚暨男姻婿
顿首拜。
名签写对方姓名,如对方高一辈则写“大德望翁亲家大人阁下”,将名签夹在内函“右启”落款中间,名签外露内函少许,装入外函。女方的柬帖同男方一样,只是中间八个字的写法不一样。男方征求意见,由女方答复。所以,女方一般写为:
谨遵
台命
甫此
复奉
也有写:
愿效
秦晋
永结
百年
下面落款同男方格式。
柬帖每一行的总字数求双不求单,若出现单数可将姓氏去掉,只写名字,同时每行字要尽下不尽上,除非为尊重对方另开头起行的,一般都要尽下端,排列整齐,如下面有余地,可将“拜”字最后一竖拉到底,另外,还需用“尘死病乐哀”五个字逐行逐字反复对照柬帖上的字,如果柬帖上的最末一字恰与“死”字相碰,则把“顿首拜”改写成“顿首百拜”。
柬帖传递,荣成概属差人传启,亲翁之间、翁婿之间均不照面,一般是由媒婆和—位懂得种种礼仪的男性为代表,手捧柬匣,去对方家传启。柬帖放在柬匣内,并附上简单的订婚礼物。男方付给女方的礼物是:银手镯一对,耳环一对,红头绳八尺,银元两枚以上,但不能出现单数。女家收下柬帖后,将自家的柬帖放进柬匣,并回赠男方礼帽一顶,鞋袜各一双,宽二寸长二尺擀好的面条坯两叠,毛笔一支,墨一锭,由去人带回。男家设简单宴席招待传启人及亲中长者,并由男家将女家附上的面坯切成宽面条煮食。自此,婚约即生效,并具有效力,如一方赖婚,另一方可持柬告诉。男女双方生死病残均无反悔。婚前如女方早亡,也需将尸体送给男家,由男方择地葬埋,待男方死后,再行起灵与夫并骨。若男方早亡,女方不得另适他人,俗称“望门寡”。达到婚龄后,由男方择下迎亲吉日,用一只公鸡,头戴红彩放在花轿之内,将女方娶回守节。这在古婚礼中属于“纳吉”,由此可见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。送柬之后,男女双方都开始了婚前的准备。现代婚姻,虽不讲送柬,但这一关还是要过的,农村说是“看地方”,即女方到男家实地考察。男方家长则备面条招待,女方留下喝面就表示同意,不喝面则婚事告吹,所以,俗称“喝面”。
下聘礼 荣成男女订婚以后,男家要向女家下两次聘礼,即俗称“送彩礼”和“送表里”,“送彩礼”与“送表里”的差异,在于“送表里”不需征求女家的意见,而“送彩礼”却必须征得女家的同意。如果女家不同意,不接受“彩礼”,那么,男家只能取消这次聘礼,改由“送表里”代替。
“送彩礼”俗称“送年猪”。在婚前的一年或半年以内,男家差媒人问女家“吃不吃猪子”。女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家景和家族亲朋的经济条件,决定吃与不吃。“吃猪子”是不能白吃的,女家吃了猪子必须准备嫁妆。而不吃猪子可以只备被褥衣服等不陪送嫁妆。不过,这多是贫苦人家不得已为之。但凡有点能耐还是要吃猪子的。不吃猪子不陪送嫁妆,闺女出门子后往往被人瞧不起,说她来了个“光身人”,连点嫁妆都没有。而妯娌们觉得她占了男家的便宜,不仅受到冷落,往往会因此引起家务纠纷。所以,在—般情况下,女家大都同意“吃猪子”,即同意送彩礼。
“送彩礼”是非常隆重的。踏进腊月以后,男家选个吉口,宰杀一头大肥猪,去掉内脏,不剥皮,用开水烫后煺净猪毛,整个肥猪通体洁白,然后用颜料染成红色,并在猪头上挂上红色彩绸,再附上四至八升小麦,大米一二升。小麦大米可以混算,以成双数。然后,用骡子或马驮着送到女家,女家只收不回。女家收到“彩礼”后,即卸下蹄头,将猪肉割成长条,分送家族近支及亲戚朋友。亲朋及本家收到肉后,都把准备好的贺仪送到女家,俗称“添箱钱”,从此,女家开始准备大件嫁妆,如箱子、柜子、桌子、椅子、杌凳、盆架、炕琴等木制家具。所以,这也是一种互助,多家帮一家打发闺女,他们的贺仪往往几倍于猪肉的价钱。
“送彩礼”之所以选择傍年靠节,并俗称“送年猪”或“拜年”,是过去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。那时,人民生活水平很低,很苦,平时很少吃肉,只有在年节时才吃一点。平时“送彩礼”,无疑增加了女方亲朋的负担。而傍年靠节“送年猪”,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。届时,女家将肉分给亲戚朋友,省下他们办置年货的吃肉钱,把肉钱变成贺仪的一部分,皆大欢喜。凡送过彩礼的,一般不再单独“送表里”,而是将“送表里”合并到“送日子”那天一起进行。如果不送彩礼的,“表里’’得单独送,以符合古婚礼的“纳征”。需要说明的是,送彩礼所附的小麦和大米,既包括好口那天的耗费,也包括做嫁妆匠人的食需。至于“送表里”所附的小麦则为“归宁”时烙饼所需。现在的聘礼与过去相比,有天壤之别。现在,一般是金首饰,如戒指、项链等。即使在农村,最少的也是一副金耳环;见面钱少则六百,多则上千。
送日子 境内叫“次期”,大概是占婚礼“请期”转音吧。送日子是双方最后敲定结婚的日期,因此男家要把女家缝制结婚穿用衣服、被褥等所需布料,一并送到女家,所以,又叫做“送表里”。送“表里”忌送成品、缎子等犯忌的物品,全部是各色布料。俗话说:“娶个媳妇百尺布,嫁个闺女不拘数。”同时把结婚的日子通知女家。
送日子好送,关键在于“择好日”,或者叫“看好日”。因为选择一个好日广是十分不容易的。“择好日”以女方为主,首先要选一个吉日,由媒人到女家讨取女方的生肖、生辰八字。女家用红纸写上“坤命x相x月x日x时生人”。如果过小帖则不必讨坤命。男家根据女家的生肖、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或阴阳先生择定结婚的利月吉日,从生肖选择行嫁月,即属鸡、兔的选正月和七月;属猴虎的选二月、八月;属蛇猪的选三月,九月;属龙、狗的选四月、十月;届牛、羊的选五月、十一月;属鼠、马的选六月和十二月。根据生肖,这几个月都是行嫁的利月。所以,行嫁口诀为:“正七迎鸡兔,二八虎与猴,三九蛇共猪,四十龙和狗,羊牛五十一,鼠马六十二,,”这只是按生肖选择的利月,但要选择一个吉日则更难。选女子日,首先要避开“阴将日”、“阳将日”和“阴阳俱将口”,只能选择“不将日”。“阴将日”伤妇,“阳将日”伤夫,“阴阳俱将日”夫妇俱伤,在一个利月里,不将日只有那么几天,能不能合成婚嫁吉日还要看女方生辰八字能否符合属命、阴阳八卦和九官方位,亦即皇历上所标的“建满平收、除危定执、成开避破”十二字而定。这十二个字逐月逐日排定,其口诀是:“建满平收黑,除危定执黄,成开皆可用,避破不相当。”也就是说这十二个字中,只有四个黄道吉日,两个一般的,其他六个皆不可用。即使费了很大周折,选出一个好日,还要看男方父母的年命。如果男方父母的年命遇上禁婚年,即使再好的吉日也只能作罢。如必须按此吉口行嫁则公婆必须回避,婚后三日不得见新娘始可破解。所以,真正选择一个利年、利月、利日、利时的日子是非常不容易的。利月吉日选定之后,送亲迎亲及参加婚礼的杂役、禁忌、生肖和吉神的方位就容易定了。凡在申子辰年举行婚礼的,忌属蛇鸡牛的人参加;凡在亥卯未年举行婚礼的,忌属龙鼠猴的人参加,凡在巳酉丑年举行婚礼的,忌属虎马狗的人参加;凡在寅午戌年举行婚礼的,忌属猪羊兔的人参加。其口诀是:“辰子申忌蛇鸡牛,巳酉丑虎马狗,寅午戌猪兔羊,亥卯未龙鼠猴。此外,孕妇不能参加婚礼,更不能担任执事。这一切都择好之后,要根据阴阳先生的推算写出婚书,其内容和格式如下:
谨遵坤命,选择嫁娶期
行嫁利月,择于本年x月x日,全吉;娶送男女客人,忌相,大吉;上下轿,面向x方迎喜神,大吉;安庐坐帐,宜用x屋x间;冠戴(即开脸上头),面向方迎福神,大吉;路逢井、石、庙宇,用花红遮之,大吉。天地氤氲,咸恒庆会,金玉满堂,长命富贵。
X X年X月X日
择定好日子就要下婚书了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送日子。送日子由媒人和男家本家的人但排除男方的父亲和男方本人,连同“表里”及八十八斤小麦,八斤八两猪肉,一起送至女家。女家这次设家宴招待来人;媒人的责任已告完成,所以,女家趁此谢媒人。席上吃饺子。
您还可以浏览
- 族谱术语解析22-06-07
- 千古流传的民间秘术三十七22-06-06
- 古代十大秘术、极少今人知晓,你22-06-04
- 道家五术:山、医、命、相、卜22-06-03